四川清音是四川说唱艺术代表性曲种之一;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。
历史上曾有“唱小曲”“唱小调”“唱月琴”“唱琵琶”等称谓,明末清初时已在四川广为流传。1930年代,成都、重庆相继出现以“清音”命名的艺人行会组织,此后,该曲种遂以清音命名。 四川清音的传统表演一般为坐唱形式,以一人自操乐器演唱为主,也有多人各操乐器演唱的形式。演出场地以书场(茶馆)为主。1950年代,四川清音进入剧场演出,改坐唱为站唱,有对唱、合唱或表演唱等表演形式,并有以琵琶为主的民乐队伴奏。清音的唱腔有大小调之分,并有“弹舌音”“哈哈腔”等特殊润腔手法。
四川清音的传统曲目丰富,约700多首。有《昭君出塞》《尼姑下山》《断桥》《放风筝》等。现代曲目有《布谷鸟儿咕咕叫》《六月六》 《绣荷色》《赶花会》等。